My reading list

以下是2023年世界读书日(4.23)我应微软亚洲研究院之邀提供的书单。


作为一位标准的理工男,我从小喜欢的书一直都是只有一类:科技类读物。记得小时候刚识字,每周最盼望的就是一本叫《少年科学》的32开期刊。每期《少年科学》里面的第一栏就是一部科幻短篇小说。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那些短篇小说的内容。然而,小说读完后给我带来的对未来的憧憬、对技术进步的向往这种情绪让我至今难忘。可以说这一系列32开的小小读物让当时的我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从未怀疑过:当个科学家。目前看来,我的职业生涯和儿时的梦想偏差不算大。😊

回首过去,阅读确实影响了我的人生。无论是科幻名著里的各种奇思妙想,还是科普读物中介绍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概念,这些信息中所透露出的深刻思想让我坚信,科学探索及其衍生的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力量。

借着“世界读书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读过的有趣的书。

《基地》系列 (Foundation Series),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科幻小说爱好者很少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基地》系列。我初次读到《基地》还是研究生时期。那时候《基地》系列在国内还只能找到最早出版于1951年的第一本基地小说,其余几部连中文版都没有。经过我同学的帮助,我才辗转从国外拿到了其余的原版小说。在《基地》中,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刻画了一个庞大的,正在陷入衰退的银河帝国。数学家哈里.谢顿(Hari Seldon)通过他自创的一门学科,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 预测出银河帝国将陷入长达三万年的黑暗年代。在这期间,社会从文明陷入野蛮,科学技术被遗忘,人类重返蒙昧。 通过心理史学的分析,谢顿认为帝国的衰退虽然无法避免,但是通过建立一个“基地”,人类可以大大缩短衰退的时间,从三万年减少到一千年。而“基地“就是未来人类重返光明的种子。

《基地》系列的有趣之处在于,在基地文中描述的情节中我常常可以找到和人类历史发展相似之处。比如,对清高、神圣的知识的绝对崇拜反而让人类陷入衰退和蒙昧;而通过世俗的贸易可以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充满烟火气的商业需求可以刺激技术的发展,从而让社会重新进入发展轨道。在现代社会,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知识的遗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基地》却描写了人类重返蒙昧的一个切实可能的路径。这对当时还在求学的我产生了触动:对科学本身的追求,也是可能陷入误区的。

《基地》的另外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对其虚构的“心理史学”的演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心理史学的核心意义在于,虽然单个人类个体的行为难以预测,人类社会作为整体却可以被数学模型描述,因此心理史学可以对社会整体的演变进行有统计意义的预测。当时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第一次看到有人把“算命”讲得这么“严谨”。然而,人类社会发展不就是有规律的吗?事实上,经济学家现在不就是在用数学工具来解释,甚至预测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吗?

正是这种大胆、看似荒诞、又似乎“有点道理”的演绎让《基地》系列将科幻小说的魅力发挥淋漓尽致,成为科幻小说迷中的经典之作。

《我,机器人》系列 (I, Robot), 艾萨克.阿西莫夫

《我,机器人》系列可能是阿西莫夫一系列作品中比《基地》影响力更大的一部科幻小说集。其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更是在科幻迷中脍炙人口。阿西莫夫在《机器人》系列中构造了精巧的情节来展示看似严谨的机器人三定律是如何破绽百出,甚至完全服从三定律的机器人仍然可能造成伤害。

在我看来,《机器人》系列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阿西莫夫创造了机器人心理学(Robopsychology)(像不像Psychohistory?),并设置了机器人心理学家这一职位。在小说中,机器人心理学家以机器人三定律为基础,解开了很多看似怪诞、令人困惑、难以解释的机器人行为。在我印象最深刻的短篇故事《风险》(Risk)中,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卡尔文博士(Dr. Susan Kalvin)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对话成功地让机器人在不违反三定律的情况下建造出能在“超空间”中穿梭的太空飞船,并用其安全地运送人类。

在2023年再回顾这篇短文,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的“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些工程师想出了很多提示词(Prompt),就是为了用这些提示词让人工智能大型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想要的结果,比如让Midjourney画出满意的图片或让ChatGPT给出满意的回答。这些提示词工程师现在不就像苏珊卡尔文博士当年和机器人对话那样在和人工智能模型对话吗?这些提示词工程师是不是又可以被称为人工智能模型心理学家呢?

令人惊叹的是,尽管阿西莫夫的这些机器人故事主要诞生于1940/50年代,他描写的机器人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对机器人技术安全性的思考甚至到现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在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人们经常用机器人三定律来类比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困境。现在看来,这一科学幻想小说系列更像是八十多年前阿西莫夫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预言。

《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时间简史》是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博士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宇宙来龙去脉的解释和推测。在科技工作者这一群体中,没有听过这本书的人可能很少了。霍金在书里对宏观物理理论的发展,从大爆炸理论,到时空相对论,再到黑洞理论,做了精彩的介绍。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我的大学时代,对于物理,对于宇宙, 我的了解已非当年懵懂少年。然而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人生。书中不但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看起来晦涩的物理理论,还阐述了物理学家在探寻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对宇宙本源问题的终极思考。宇宙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必然的还是由看不见的手决定的?这种对本源问题的深入探索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次从门口窥到了所谓“深入思考”大概是什么境界。

在其他人眼中,《时间简史》可能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而在我眼里,霍金通过这本书向我展示了科学研究的精神内核。